meta data for this page
秘鲁
地理
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和玻利维亚毗连,南与智利交界,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 2254 公里。安第斯山纵贯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
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有断续分布的平原;中部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 4300 米,为亚马孙河发源地;东部为亚马孙林区。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 6000 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 6768 米,为秘鲁最高点。主要河流为乌卡亚利河和普图马约河。
历史
秘鲁的文明史可上溯到公元前27世纪,卡拉尔(Caral)遗址的发现证明南美文明的产生时间并不比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晚太久。但这个早期文明和查文(Chavin)之间一千年的空档成了谜团。
在经历了莫奇卡(Mochica)、纳斯卡(Nazca)、蒂瓦纳科(Tiwanaco)等文化发展阶段的铺垫后,印加(Inca)在库斯科崛起,建立了“印加帝国”。
十六世纪五十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这里,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35 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利马城,1544 年成立秘鲁总督区,秘鲁成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中心。
秘鲁被西班牙统治了近 300 年,直到 1821 年 7 月 28 日独立,建立秘鲁共和国。1935 年玻利维亚和秘鲁合并,称秘鲁—玻利维亚邦联。1839 年邦联瓦解。
同玻利维亚一样,秘鲁与邻国多次发生战争。1879─1883 年,秘鲁联合玻利维亚,与智利进行争夺硝石产地的“太平洋战争”(也称为“硝石战争”),最后智利获胜,夺取了世界最大的硝石产地塔拉帕卡省,并控制了秘鲁的塔克纳、阿利卡两省1)。直到 1929 年,双方经过和平谈判,秘鲁才收回塔克纳省。1939 年,秘鲁与哥伦比亚发生边界战争,秘鲁战败。1948 年 10 月,奥德利亚发动军事政变上台。以后的政治不断被军事政变和军事独裁所打断,直到 1980 年前后才真正实现“还政于民”。
政治
现行宪法于 1993 年 12 月 21 日生效。宪法规定总统可连任一届,隔届可再当选;增设第一、二副总统、国会两院改为一院制;对恐怖分子可处极刑等。
1971 年 11 月 2 日,秘鲁与中国建交。
行政区划
全国可划分为 24 个区域和 1 个直辖区(卡亚俄区)。各省名称如下:
- 亚马孙区域 Amazonas Region
- 安卡什区域 Ancash Region
- 阿普里马克区域 Apurímac Region
- 阿雷基帕区域 Arequipa Region
- 阿亚库乔区域 Ayacucho Region
- 卡哈马卡区域 Cajamarca Region
- 卡亚俄区域 Callao Region
- 库斯科区域 Cusco Region
- 万卡维利卡区域 Huancavelica Region
- 瓦努科区域 Huánuco Region
- 伊卡区域 Ica Region
- 胡宁区域 Junín Region
- 拉利伯塔德区域 La Libertad Region
- 兰巴耶克区域 Lambayeque Region
- 利马区域 Lima Region
- 洛雷托区域 Loreto Region
- 马德雷·德迪奥斯区域 Madre de Dios Region
- 莫克瓜区域 Moquegua Region
- 帕斯科区域 Pasco Region
- 皮乌拉区域 Piura Region
- 普诺区域 Puno Region
- 圣马丁区域 San Martín Region
- 塔克纳区域 Tacna Region
- 通贝斯区域 Tumbes Region
- 乌卡亚利区域 Ucayali Region
旅游
秘鲁是一个拥有多个种族,多种语言和多种文化的国度。西班牙征服者入侵之前,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着成千上万的土著居民,他们目睹了欧洲非洲和亚洲移民的到来。经过一段时间,秘鲁形成了多元文化。此外,大自然赋予这个国家多样的地貌、气侯和生态系统。秘鲁的海边沙漠、亚马孙河丛林、安第斯高原、印加遗迹及的的喀喀湖,使秘鲁成为世界上最具观光价值的国家之一。
在秘鲁的诸多古迹中,马丘比丘无疑是最壮观、最著名、也是最受旅游者欢迎的。这是印加帝国建造于十五世纪的古城遗址,街道狭窄,整齐有序。古城多用巨石堆砌而成,没有灰浆等黏合物,大小石块对缝严密,甚至连一个刀片都插不进去。它曾经被误认为是印加最后的保垒比尔卡班巴2)。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丘比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最神秘的莫过于纳斯卡线条。纳斯卡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但是到20世纪中叶,在这里发掘出大批古墓,出土的诸多彩陶器和纺织品等殉葬物3),引起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注意。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在飞越纳斯卡谷地时,人们发现整个谷地布满了由宽窄不一的“沟”组成的巨幅图案,形态有直线、几何图案和动物。每个图案竟有几百平方米之大。而最大的一个占地5平方公里,只有在300米以上的高空才能看到全貌。它们被称为“纳斯卡线条”或“纳斯卡巨画”,其来历和用途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神秘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 | ![]() |
马丘比丘 | 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 | 纳斯卡 |
参考资料
古墓丽影中的秘鲁
秘鲁在古墓丽影系列中出现了不止一次。古墓丽影全系列的行程就是从秘鲁开始。
不过,即使马丘比丘并不是几百年来让诸多考古学家和寻宝者魂牵梦绕的印加失落之城,恐怕其价值并不逊于真正的失落之城比尔卡班巴。
(法国人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遭遇简直是宾厄姆故事的翻版:十九世纪,法国驻摩苏尔领事波塔在寻找尼尼微古城时遭遇失败,转战另一处发现了萨尔贡二世的宫殿。波塔未经严格论证就迫不及待宣称找到了尼尼微古城,引起西方震动。不甘落后的英国人立刻派人前往美索不达米亚展开考古挖掘,发现波塔找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尼尼微。尼尼微的位置正在波塔探测过又放弃了的地方,当年的波塔只要再挖深一点就能发现真正的尼尼微古城。)
— TombCrow 2007/11/23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