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搜索
搜索
切换菜单
通知
切换个人菜单
查看“SCi”的源代码
来自古墓丽影中文站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associated-pages
页面
讨论
更多操作
←
SCi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2005年收购了Eidos,2008年更名为Eidos,2009年被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收购。 [[File:sci.jpg|有框|SCi]] ==收购艺夺== 2005 年上半年,业绩不佳的 [[Eidos]] 将自己挂牌出售,吸引了 Elevation Partners、EA、育碧、SCi 等众多游戏业巨头竞相争购。最后 Eidos 的英国“同胞”[[SCi收购Eidos|SCi成功胜出]]。 SCi 掌控 Eidos 后,进行了一些人事调动,包括Eidos欧洲和北美部门负责人的变换。 由于 Eidos 在业界知名度非常,尤其是借助《古墓丽影》系列在国际上树立起的品牌形象,使得 SCi 并购 Eidos 后,虽然公司名称沿用了 Sci Entertaiment Group,但是合并后的新公司却会利用 Eidos 商标继续发行新的游戏,包括《盟军敢死队》、《杀手》、《古墓丽影》等。 *[[SCi收购Eidos]] *[[Eidos指望借新任CEO东山再起]] ==公司更名== *2008年1月,Sci公布古墓丽影8延期,3月[[SCi经营模式调整|宣布经营模式改革和裁员决定]]。 *2008年12月3日,SCi Entertainment 正式宣布,即日起集团更名为 Eidos。 *有消息说,Ubisoft 以及 Electronic Arts 均有意收购 Eidos,此外,华纳兄弟也加入了这场竞争中。 ==再陷挣扎== 《古墓丽影:地下世界》在北美销售情况不佳,使得 Eidos 陷入挣扎。2009年1月,Eidos 的财务总管 Robert Brent 接受采访时说:“欧洲的情况还好,但美国的情况未尽如人意。一般会认为古墓丽影游戏的销售量差不多在欧洲和北美五五开,但这次北美的数字比欧洲的低很多。” 在2009年1月《[[美国惨淡销售刺激古墓丽影“女性化”改革|美国惨淡销售刺激古墓丽影“女性化”改革]]》这篇报道中说道: <blockquote>昨天在盈利预警发布之后,Eidos的股价下跌了30%,至12英镑。这家游戏公司多年来一直处于这种情况之中,即使在经历了各种重组整顿和管理团队之后,仍然不断地让人失望,例如最近的SCi娱乐集团。 上一次古墓丽影游戏令Eidos陷入挣扎之际,也就是2003年的《黑暗天使》。那时候规模还小得多的SCi接手了Eidos。但是由 Jane Cavanagh 领导的SCi管理团队,在去年被扫地出门。 Eidos警告说,问题可能导致他们不得不在发布下一部大作之前举债。《蝙蝠侠:阿甘疯人院(Batman Arkham Asylum)》所需要的资金大于公司可以贷款的数额。公司警告股东说,它有可能“需要与我们的贷款银行讨论我们的2009年6月到期的契约。” 美国的销量问题是最令人惊讶的,因为Eidos已经与大型综合媒体集团时代华纳就美国地区的销售展开了合作,而且时代华纳还是Eidos的最大股东。 时代华纳持有20%的Eidos股票,帮助公司走出了去年的困境。但是时代华纳还没有面向电脑游戏调整自身业务。</blockquote> ==转投SE== 2009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在收购争夺中胜出,取得了艺夺和艺夺旗下IP的所有权。 收购于2009年4月22日完成,当时SE称将令 Eidos 保持独立地位,但仅仅两个多月后,SE就取消了“Eidos”番号,将之改设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欧洲部。 至此,Eidos 这个名字彻底成为历史,仅有 Eidos 旗下的游戏开发工作室保留了这个名字,例如[[艺夺蒙特利尔]]和[[艺夺#艺夺上海|艺夺上海]]。 对于SE社收购Eidos的始末,古墓丽影中文站做了跟踪报道: *[[SE社收购Eidos(SCi)]] [[分类:游戏发行]] {{导航}}
本页使用的模板:
模板:Navbox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Top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八卦导航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周边产品导航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导航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游戏导航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玩家作品导航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资源库导航
(
查看源代码
)
模块:Arguments
(
查看源代码
)
模块:Navbar
(
查看源代码
)
模块:Navbar/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模块:Navbox
(
查看源代码
)
模块:Navbox/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