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搜索
搜索
切换菜单
通知
切换个人菜单
查看“闲话《刺客信条 英灵殿》:名词解释看游戏”的源代码
来自古墓丽影中文站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associated-pages
页面
讨论
更多操作
←
闲话《刺客信条 英灵殿》:名词解释看游戏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文章|作者=TombCrow|发布时间=2021-10-10|发布于=古墓丽影中文站|内容关于=[[:分类:文化探秘|文化探秘]],其他游戏(刺客信条)}}“刺客信条”系列与“古墓丽影”系列在文化历史背景上多有重合。比如2020年发售的《刺客信条:英灵殿》,就与2008年的《古墓丽影:地下世界》存在一定重合——当然,两个游戏的历史文化的呈现角度完全不同。相比《地下世界》“用科学解释神学”的精神,《英灵殿》更多地着眼于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地下世界》的玩家来说,这篇《英灵殿》的“名词解释”,也可以作为拓展阅读来看看。 *作者 TombCrow,写于2020年11月,此前未发表<ref>被自己拆了弄到其他文里了……比如[[劳拉与蛮子,古墓丽影与刺客信条 |劳拉与蛮子]]、[[闲话《刺客信条 英灵殿》:维京的女人和女装大佬|维京女字辈]]……但其实还是原始的这篇易读性更佳……</ref> ==前言== 《刺客信条:英灵殿》将故事背景锁定在了872-873年的挪威和英格兰,彼时无论挪威还是英格兰,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势力称霸一方,互较短长。而在信仰方面,基督教也尚未一统天下。在这个混乱世界里闯荡,或许不时就会冒出个“不明觉厉”的新鲜名词。下面,我们就试着就一些名词,捋捋游戏背后的历史与传奇。 本文含轻度剧透,涉及后期出现的人物、地点和场景,以及游戏时代之后发生的事件。 ==维京人、丹族人、诺斯人== “维京”的称呼在游戏中出场率不高,我们最经常听到的是“丹族人”。有时候主角艾沃尔会澄清自己其实是“诺斯人”,即便艾沃尔自己不说,英格兰的某些“有识之士”也意识到了两者的不同。 比如下面这位。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png|有框|center|阿尔弗雷德,文化人就是文化人。]] ===“丹族人”与丹麦人=== “丹族人”(Danes)在中文界更常见的译法是“丹麦人”,可能是觉得对着挪威人叫人家丹麦人有点诡异,所以游戏里将它翻译成了“丹族人”,使得这个称呼族群化了。 “丹族”这个翻译也影响到了对其他名词的翻译。例如武器中的“丹族斧”,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丹麦斧,也就是需要双手持握的维京长斧——“丹族斧”这个译法并不常见,可能会引起一些困惑。<ref>“丹族”这个译法我之前还真没见过,以至于文档里看到“丹族人”还没反应过来这是啥族,后来对话里才听出来就是“丹麦人”……</ref> 尽管来到英格兰的维京人并不都是丹麦人,但丹麦人确实是在英格兰打家劫舍的主力军,在当时的英格兰,“Danes”就等同于维京人,英格兰人并不区分挪威人、丹麦人、瑞典人,和维京人有关的一概以“丹”冠名。比如刚才说到的丹麦斧,又比如游戏里数次提到英格兰人向维京人花钱买平安,他们所缴纳的贡金,后来也被称为“丹麦金”(Danegeld)。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2.png|有框|center|当时虽然“丹麦金”的称呼还未出现,但英格兰人花钱买平安的举措却已是“传统”。在《英灵殿》中,阿尔弗雷德和麦西亚老国王都曾试图“花钱消灾”。尽管史无所载(毕竟史书是阿尔弗雷德组织编写的),但历史上的阿尔弗雷德很可能确实这么做过。]] ===“诺斯人”与挪威人=== “诺斯人”,其实就是“北方人”。现在“诺斯人”更倾向于指称挪威人,但也可指代北欧人,不至于像“丹麦人”那样被限定在丹麦的范畴。 《英灵殿》中,所有的小兵都标为“诺斯战士”,而在剧情里,与英格兰人对话时,“诺斯人”则成为“挪威人”的代名词,以区分英格兰人口中的“丹族人”。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3.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在这里如果你选择澄清自己是挪威人而不是“丹族人”(丹麦人),你会听到艾沃尔说的是:“我是诺斯人。”]] 很多地方都把维京人叫做“北方人”,比如爱尔兰人。他们称维京人为“北方人”或“外国人”,非常中立而不带感情色彩。<ref>法国人称呼维京人“诺曼人”,其实也是法语中的“北方人”,这个称呼也是莫得感情。</ref> 维京人中,挪威人率先来到爱尔兰,在海岸地区建立了若干殖民地。如果你记性好,可能还记得成年艾沃尔刚出场就差点被当做奴隶卖到爱尔兰去。<ref>爱尔兰的都柏林是挪威人建立的繁荣的奴隶市场,但更常见的奴隶走向,是从爱尔兰掠夺奴隶往东方贩卖……</ref> 英格兰人把所有维京人都称为“丹族人”,但爱尔兰人却对挪威人和丹麦人做了区分。 挪威人和丹麦人有个先来后到,然而丹麦人不管什么先来后到。爱尔兰人看到,这些北方人不但不是一路,还打个不亦乐乎。于是,他们称前者为“白老外”,后者为“黑老外”,以示区分。<ref>为什么挪威人是白的,丹麦人是黑的???</ref> 这黑白两道尽管都是“诺斯人”,但互相掐起架来毫不含糊。爱尔兰人曾经记录了丹麦人在挪威人的尸体中间架起大锅煮饭吃的壮举(并不是说他们吃挪威人的尸体……),而游戏里还在英格兰跟艾沃尔你侬我侬的那位哈夫丹,尽管一再被告诫“诺森布里亚需要你”,但他后来还是离开了诺森布里亚,前往爱尔兰,与挪威人争夺都柏林。这场“丹族人”与“诺斯人”之战,给哈夫丹的人生画上了句号——哈夫丹吃了败仗,送了性命。 其实,想想《刺客信条:奥德赛》里斗得死去活来的雅典和斯巴达,以及在两强(还有“第三者”波斯帝国)淫威下摇来摆去的小城邦,维京人的“内斗”也没什么不好理解了。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4.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游戏中的哈夫丹与来自挪威的艾沃尔结下牢不可破的盟约,而历史所载的哈夫丹没几年就率军攻打了挪威人的都柏林,结果来自挪威的维京同胞果然不是软柿子,哈夫丹战败身死。]] ===维京人=== “维京人”这个词在《英灵殿》中很少出现。它到后世才占据主流,现如今多用来指代八世纪末至十一世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那些“海上活动家”。 正如十三至十六世纪的日本人并不全是倭寇,在维京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也生活着各行各业的人。即便是扬帆出海的那一批,也不全是海盗。尽管几乎都会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但瑞典人、丹麦人、挪威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5.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地理因素或许使得不同区域的维京人走上不同的对外拓展道路。]] 瑞典人的海岸线面向东边,他们更多往东走,通过波罗的海进入现在的俄罗斯,然后顺河而下,直到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世界。他们更多从事贸易,基本上什么都卖:商品、武力(充当雇佣兵),以及奴隶。有一种不被俄罗斯人承认的说法:“奴隶”(slave)一词就是来自“斯拉夫”(Slav)。无论两个词有没有关联,维京人确实曾将“战斗民族”的这些祖先掠夺贩卖,而最大的买主就是对奴隶需求旺盛的拜占庭和阿拉伯。<ref>斯拉夫人早在罗马时代就被贩卖为奴,即使他们这个民族的称呼真的和奴隶有关,始作俑者也并不是维京人。</ref> 丹麦人距离西欧海岸线更近,他们在北海和英吉利海峡活动,喜欢侵扰西欧已经有人定居的城镇和据点,在《英灵殿》时代,丹麦人已经开始对英格兰进行大规模有组织入侵。 而挪威人,则倾向于向西和向北航行,在人烟稀少乃至荒无人烟的地带开发新家园,成为维京人中最具拓荒精神的一支——虽然其中很多是走投无路或者被坑蒙拐骗的可怜人。<ref>比如格陵兰岛。红发埃里克因为惹是生非被逐出挪威,来到挪威人的殖民地冰岛,又因为惹是生非被逐出冰岛而发现了格陵兰,他忽悠同胞说这是一片“Green Land”把人家给拐了过去。</ref>他们来到爱尔兰、苏格兰,然后航向冰岛和格陵兰,乃至到达北美洲——在《英灵殿》里,我们就可以来到北美洲的文兰。 也许有些朋友会有印象:维京人到达文兰应该是1000年左右的事情,比艾沃尔那个时代晚了一百多年;文兰的位置也比较靠北,在加拿大,而不是美国。<ref>《英灵殿》里没说文兰是在美国,但玩过《刺客信条3》的朋友都知道《英灵殿》的文兰在美国吧~</ref> 这种差异,是因为《英灵殿》里采纳了爱尔兰的圣布伦丹发现美洲之说,这样一来,游戏中的文兰早在维京时代几百年前就被欧洲人发现了。当然圣布伦丹发现美洲的传说目前并不被历史学家接受。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6.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这位在巨石阵里叨叨叨的,应该就是《英灵殿》中早了维京人几百年就到达美洲的圣布伦丹。他是爱尔兰的航海家和基督教传教士,传说在寻找天堂的航程中他航行到了美洲。但这一传说缺乏考古证据,现在一般还是认为维京人才是最早到达美洲的欧洲人。]] ==撒克逊人、皮克特人、不列颠人== 我们知道,艾沃尔来到英格兰,打交道的主要对象除了“丹族人”就是英格兰当地的撒克逊人,其中最麻烦的“钉子户”就是西撒克逊人的国王阿尔弗雷德。 然而撒克逊人并不是英格兰的“原住民”,他们是在罗马帝国撤离不列颠之后来到这片土地上,跟原住民抢地盘的“外来户”。他们当年对原住民的所作所为,与几百年后维京人对他们做的也是半斤对八两。 要说英格兰的“原住民”,在《英灵殿》中,我们就可以见识到皮克特人与不列颠人的别样风采。 虽然他们也是通过迁徙来到不列颠的,严格来说还是算不上真正的“原住民”,但人家来得比撒克逊人实在是早太多了。 ===皮克特人===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7.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拉风的皮克特人,就怕你不知道他们没开化。]] 皮克特人与不列颠人在罗马时代之前就已经生活在不列颠岛上。皮克特人主要栖息在苏格兰地区,也就是英格兰北面。在《英灵殿》中我们正是在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与他们遭遇。 尽管他们在《英灵殿》中的形象比维京人还野蛮,但在历史上,跟维京人对上线时,皮克特人已经接受了基督教(他们自己在游戏里也说了“我们只有一个上帝”),在欧洲的基督教世界算得上比维京人还“开化”了。 皮克特人以蛮勇著称。罗马帝国在征服不列颠的战争中一度打到苏格兰高地,但无法巩固胜果,最终放弃了对苏格兰的征服。为了阻挡皮克特人,罗马人在北部边境修建了城墙,也就是游戏中的哈德良长城。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8.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那堵墙”指的就是哈德良长城了。]]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9.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哈德良长城的点燃烽火奖杯,你拿了没有?]] ===不列颠人=== 相比“冥顽不灵”的皮克特人,居住在英格兰的不列颠人(通常译为“布立吞人”,此处遵从游戏中的译法)就“温婉”许多。尽管也曾奋力抵抗罗马人,但英格兰还是成为罗马帝国的领土。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不列颠人开始依赖罗马军事力量的保护。 这种保护随着西罗马帝国的逐渐崩溃而告瓦解。五世纪初,罗马人撒丫子跑路,将军队撤出不列颠,曰:“不列颠人应该自己保护自己。”——毕竟,四面受敌、自顾不暇的西罗马帝国需要集中力量保护帝国核心区域,对不列颠这边陲地带,罗马帝国已是力不从心。 失去罗马帝国的庇护,面对皮克特人和其他蛮族的不断侵扰,不列颠人和滞留不列颠的罗马人只能另谋出路。 这条出路,就是使用雇佣军。而它的结果,却是引狼入室。<ref>这一说法史学界有争议,认为撒克逊人是缓慢移民至不列颠岛,而不是通过一次两次大规模入侵到来的。</ref> 这狼,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 ===撒克逊人=== 原本受邀前来保护不列颠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倒打一耙,成了不列颠人的敌人。不列颠人被屠杀和驱赶,龟缩到今天的威尔士、苏格兰、法国布列塔尼等地。在《英灵殿》,我们遭遇不列颠人,就在与威尔士相接的什罗普郡。而那位“不列颠人的国王”,其实是威尔士的统治者。 总之,盎格鲁-撒克逊人鸠占鹊巢,在英格兰建立了若干王国。 就像维京人之间不那么和谐一样,盎格鲁-撒克逊人也一直忙着互掐。《英灵殿》里其实也提到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比如被艾沃尔叫去攻城时,伦敦的盎格鲁-撒克逊小哥斯托维说,他不愿意跟同胞开战,而他在伦敦的丹族好基友埃克就安慰他,现在要打的那些人是韦塞克斯人,不是他的兄弟。 因为,尽管同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国家,它们之间没少打仗。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0.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游戏中一些文档里也可以读到过去的恩怨。]] 虽然盎格鲁-撒克逊各国之间掐起来也是要死要活,在《英灵殿》时代只剩下四个国家,但人家再怎么打来打去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六至七世纪时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已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取代了不列颠人,成为英格兰的新主人。 ——直到维京人到来。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1.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维京人表示,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维京人显然很清楚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比如,阿尔弗雷德和西格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西格德就提醒他,他(韦塞克斯王)在麦西亚不受欢迎。艾沃尔在见阿尔弗雷德的手下时,自称“麦西亚的灾厄”,显然她知道这个称呼在韦塞克斯是很受欢迎的。 ===无所作为不列颠=== 维京人之间、撒克逊人之间、维京人与撒克逊人之间、皮克特人与罗马人之间都打得热热闹闹,那么先是被罗马征服、后又遭遇撒克逊入侵的不列颠人,他们又干了些什么? 要说不列颠人面对入侵就毫无血性,也不全然。罗马时期,被誉为不列颠女王的布狄卡,就领导了不列颠诸部落反抗罗马的大规模起义。而在抗击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斗争中,也曾经涌现出不列颠人的英雄。那些故事经过后世的渲染和加工,诞生出一位在欧洲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不列颠人的永恒之王——亚瑟王。 亚瑟王如果确有历史原型,到如今也已是面目全非了。但他的传奇经历尽管被一再加工,却始终不忘初心。 亚瑟王的传奇故事里,他带领圆桌骑士征战一生,除了打自己人(这话说出来好像有点戳人伤口了),他最主要的对手,就是入侵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所以,上前来,抽出这根咖喱棒,向撒克逊人的头上砍去,亚瑟王在阿瓦隆祝福你! [[File:TR-AC16-1110x530.jp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亚瑟王的王者之剑(誓约胜利之剑),斩杀撒克逊人之剑,维京人别客气尽管拿走!]] ==哈拉尔德== 在《英灵殿》的开篇,我们已经知道,当时的挪威,各氏族或结盟或敌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这种各立山头的情况直到九世纪末才告终结。传说在那时候,“金发王”哈拉尔德第一次统一了挪威。 然后,在游戏中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并不愿意追随哈拉尔德,选择远走他乡。 维京人离开故土的原因,我们现在并不是非常明确,可能是因为宗教因素、气候变化、人口膨胀、资源紧缺,甚至是基于抢个老婆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朴素愿望,但挪威维京人所流传的说法,是由于哈拉尔德统一挪威各国所带来的冲击。在挪威和冰岛的传奇故事中,哈拉尔德实行铁腕统治,一方面他驱逐异己,另一方面也有贵族不甘臣服,因而离开挪威,开拓新的领地。 《英灵殿》显然采用了这种更受挪威人青睐的说法,来推动艾沃尔追随兄长西格德离开故乡。 [[文件: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2.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哈拉尔德这一下,把很多人赶出了挪威。]] ==拉格纳的儿子们== 说了挪威人的出走,再来说说丹麦人。 这就要说到在台词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拉格纳。 都说人红是非多,但人红还可以儿子多。 拉格纳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游戏里,拉格纳的儿子就至少有哈夫丹、乌巴、伊瓦尔,以及台词里提到的比约恩和西格德——最后这两位或许是因为与游戏中其他角色重名,为避免引起混淆就索性不让出场了吧。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3.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这一串儿加上我,那都是我爸拉格纳的儿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个名字“比约恩·艾恩赛德”译错了,'''Ironside'''不是比约恩的姓,而是他的绰号,这个名字应为“'''勇者比约恩'''”。]] 然而即便是“拉格纳之子”中最为著名的那位“无骨者”伊瓦尔,他究竟是不是拉格纳的儿子,也是一桩悬案。 因为拉格纳的事迹主要出现在萨迦中,也就是维京人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属于“可能真有那么个人但事儿未必就是真事”的状况。他的“儿子”们都因为史有所载而基本可以确认是历史人物,但拉格纳本人却不能确定是不是真有如传说中的这么个人,他可能只是个历史原型与虚构故事的混合体。 但由于拉格纳过于著名,维京人喜欢跟他“攀亲戚”,要么自己上,要么就让其他伟大人物跟他沾亲带故——这方面,放眼四海都一样。希腊人不惜让宙斯成为种马也要给自己城邦的建立者和英雄人物冠以“宙斯后代”的光环,罗马人非说自己祖上是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爱神之子,我们的李唐王朝声称是老子的后代,隋文帝自称出身弘农杨氏,武则天还造舆论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呢…… 在《英灵殿》的一个支线任务里,艾沃尔就碰上一对自称是拉格纳之子的傻兄弟。艾沃尔说“拉格纳的儿子我认识很多”,隐隐透出一种嘲讽感。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4.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虽然艾沃尔前半句可能并没有讽刺意味,但一想到拉格纳儿子多,就变得像在调侃了。]] 可想而知,喜当爹也不是谁都行的,拉格纳儿子多,还是因为他太出名了。要不这么个从不出场的死人在《英灵殿》里也不会存在感那么强。 传说中的拉格纳,一生丰功伟绩无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功业,就是围攻巴黎,取得辉煌战果。 然而,拉格纳在一场海难后漂流到英格兰的诺森布里亚王国,被国王俘虏,丢进蛇穴,结束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拉格纳之子”哈夫丹,也提到了这一事件。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5.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哈夫丹的回忆]] 伟大的维京英雄拉格纳葬身蛇窟的故事,成为丹麦人入侵英格兰的正当理由——哈夫丹、伊瓦尔等人,身为“拉格纳之子”,来到英格兰是为父报仇,“顺便”把英格兰各国一一剿灭。 如此,丹麦人着实无比正义。 ==阿尔弗雷德与古思伦== 在《英灵殿》中,阿尔弗雷德的主要对手似乎就是古思伦。 但古思伦成为维京大军的最高领导,是后来的事情。入侵英格兰的维京大军,最初的领袖是伊瓦尔,后来是哈夫丹,之后才轮到古思伦。 《英灵殿》中古思伦提到他和阿尔弗雷德之间曾经发生过大战,他被迫在十字架和雷神圣物面前发誓,这实际上也是游戏时代之后才发生的事。当时古思伦的据点被阿尔弗雷德封锁,但阿尔弗雷德又吃不掉他,双方不得不议和。这里将古思伦在维京大军的地位突出,并将相关事件提前,应该是基于古思伦和阿尔弗雷德之间的纠葛对后世影响更大的缘故。 阿尔弗雷德与古思伦之间的争斗,在这场议和之后才刚刚开始。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6.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这一段剧情,提到了古思伦与阿尔弗雷德的“往事”,也给古思伦皈依基督教打了个伏笔。]] 就像《英灵殿》里描绘的,古思伦的发誓并没有什么用,他不久就卷土重来,这次还差点把阿尔弗雷德给灭了。 战败的阿尔弗雷德逃到一处沼泽地,这根撒克逊人的独苗,就蛰伏在这片沼泽地里积聚力量。走出沼泽的阿尔弗雷德在爱丁顿之战中再度与古思伦交战,取得大胜。古思伦被打败后,皈依了基督教,而教父就是阿尔弗雷德。 若干年后,不死心的古思伦再度进犯,再度败于阿尔弗雷德之手。双方于886年签订的条约,划定了维京人与撒克逊人的地盘。英格兰北部被划为“丹麦法区”,由维京人居住和管辖,撒克逊人则保留了自己的韦塞克斯王国。 最后,古思伦作为丹麦法区东盎格利亚的统治者,以基督徒的身份终老。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7.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古思伦对自己未来的剧透。]] 阿尔弗雷德挽救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王国,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The Great)名号的国王。他组织编修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留下了关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重要史料,而他对教育的重视,玩家在最后也可以见识到。 阿尔弗雷德还留下很多轶事,比如被古思伦打败,流落到沼泽地藏身期间,他被一家农户收留。农妇曾让他照看炉子上烤着的面包,然而阿尔弗雷德却搞砸了,他因为专注于思考,把面包给烤焦了,被农妇好一番责备——虽然这个故事也可能是杜撰的。 这个梗也被游戏还原了一下,为免剧透那个场景的图就不截了。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8.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育碧表示烤面包(或蛋糕)这个梗他们不仅游戏里要用到,还要放进人物百科里。]] 阿尔弗雷德与古思伦的划界而治,给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维京人带来暂时的“和谐”共处时期,双方的语言文化进一步交融,形成了盎格鲁-诺斯方言。古诺斯语也进入古英语,地名中的-by(例如劳拉的诞生地德比),-thorpe,等等,就是来自古诺斯语。此外,sky、skin、skirt、window、want、dirt、happy、trust、law、outlaw等等,这些极为基础的日常词汇,也是来自古诺斯语。诺斯语sk-的频繁使用,在游戏里有个很有存在感的例子,就是“干杯”。尽管用英语配音,游戏里的“干杯”仍然使用了诺斯语skål。这个“干杯”因为与“头骨”skull的接近,诞生了“维京人用头骨做酒碗”的流传甚广的流言。实际上英语的“skull”很可能是来自另一个古诺斯语单词skalli,意思是光头、头骨。 《英灵殿》里,和谐相处的维京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已经在进行这种文化交融了:嫂子兰蒂芙给小王储讲解他们的“领主”,而小王储也做了高瞻远瞩的预判。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19.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麦西亚小王储西奥伯特各方面都很讨喜,也有当王的素质,可惜命不够硬。]] 然而,阿尔弗雷德和古思伦虽然停了手,丹麦法区和韦塞克斯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而长久的和平。韦塞克斯试图统一英格兰,而挪威和丹麦也依然对南边的撒克逊人王国虎视眈眈。 要结束这一切,还得靠下面这一位。 ==罗洛== 罗洛在游戏里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很多玩家对他的印象,可能也就停留在“法国公主的小船夫”以及“逛窑子的SM爱好者”上面。 但历史上的罗洛却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他(其实是他的后代)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可以说远在游戏里大放异彩的重要角色之上。英格兰最终的长久统一,就是由罗洛的后代完成。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20.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罗尔夫(Hrolfr)是北欧人名,也是罗洛的本名。而罗洛(Rollo)则是拉丁化的名字,是使用拉丁语的基督教世界对他的称呼。这一句挺符合法兰西公主的做派。]] 罗洛在游戏时代之后最大的行动就是进攻法国(在当时还是西法兰克王国),把当时西法兰克国王折腾得心惊胆战。最终,国王封罗洛为公爵,封地就是英格兰对岸的诺曼底。 有一桩轶事展现了罗洛对法国国王的忠诚度:根据法兰克传统,受封爵位时,需要匍匐在国王脚边,亲吻国王的脚表示忠诚,但罗洛拒绝了,他只委派了手下进行这个仪式,那位维京武士差点把国王掀翻在地。<ref>也有记载说罗洛亲自参加这个仪式,但他拒绝下跪,而是直立着抬起国王的脚,把他掀翻在地。</ref> 当然,这完全没有妨碍罗洛取得公爵爵位。 这种仪式,游戏里没出现,但台词里有。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21.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西格德飘了,简直以欧洲大陆的国王自居了,一统挪威的哈拉尔德都没这么要求他们好吧。也难怪艾沃尔觉得老大哥失心疯了,是沉浸在了“称王的幻想”里。]] 尽管可以不服国王,但罗洛却和古斯伦一样,接受了基督教信仰。由维京人建立的诺曼底公国,也迅速法国化。“诺曼人”原本是法国人对维京人的称呼,跟爱尔兰的“诺斯人”一样,指的就是“北方人”。而“诺曼底”则意为“诺曼人的土地”。但随着诺曼人对法兰西文化、制度、信仰的全盘接受,这支“诺曼人”已经几乎就是法国人了。 1066年,罗洛的后代,诺曼底公爵威廉(法语为“纪尧姆”),渡过英吉利海峡,击败了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征服了英格兰。此后他在英格兰北部原丹麦法区的领地以焦土政策打击不服从他的丹麦遗老遗少,搞得满地疮痍,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威廉还对英格兰的土地、人口和财产进行详细普查并编订成册,这在当时被称为恐怖的“末日审判”,但却成为珍贵史料,到今天也是育碧复原英格兰村庄的宝贵资料。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22.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这《末日审判书》绝对是育碧做游戏的必备参考书。]] 诺曼征服之后,英格兰不仅告别了被丹麦和挪威频频染指的小受气包时代,甚至还打起了海峡对岸、欧陆大国法国的主意,直至百年战争后丧失在欧洲大陆的全部领地,从此安心经营不列颠岛,今日英国逐渐成型。<ref>顺便说一句,威廉是第七任诺曼底公爵,而他的老婆是阿尔弗雷德的第七代后裔。威廉还是诺曼底公爵的时候向人家求婚,本来女方还看不上威廉这个野蛮人和私生子,被威廉暴力求亲以后终于同意了婚事。所以罗洛和阿尔弗雷德是未来的亲家,而且两人的血脉一直在英格兰的王位上传承到了今天。</ref>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23.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尽管在《英灵殿》里一副路人相,但可别小看了这个“路人”。他的血脉在英格兰的王座上一直延续到今天,他所接纳的法语,成为现代英语词汇最大的源头。]] ==艾沃尔== 相信关注《英灵殿》的玩家早就知道了,艾沃尔是女性的名字。 名字的含义,游戏里是这么解释的。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24.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艾沃尔”含义的官方解释。]] 但这里要说的不是这个名,而是那个隐藏的姓。 无论是艾沃尔本人自称还是其他人称呼她,从来不会带上姓。几乎每次艾沃尔都是自称“黑鸦氏族的艾沃尔”,而其他人多半称她为“狼吻者艾沃尔”。 艾沃尔到底姓什么?为何只报名字不带姓? 实际上,在中世纪,整个欧洲几乎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姓氏,比如:你知道阿尔弗雷德姓啥? 欧洲的姓出现得很晚,实际上也不太需要。人们通常只使用一个名,出现重名的时候以职业、出生地或者诨名等等区分。 我们也知道,欧洲人名很容易出现重复。光是在英格兰,叫威廉、亨利、爱德华的国王就有N个,甚至连续搞出四个叫“乔治”的国王。早期为了区分,对他们冠以绰号,后来则给他们标上数字,长者爱德华、忏悔者爱德华、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三世什么的,就是这么来的。 而北欧人,在这方面貌似走在了前面——在《英灵殿》里我们看到,北欧人那时就有姓了。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25.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英格兰的大老粗们还只有个名的时候,咱精致的维京人已经有名有姓了。]] 你也许会注意到,游戏里那些维京人,他们的姓经常是以“森”结尾。 这是北欧的一项传统。虽然有时候也会以地名、职业、乃至外号等等来冠姓,但更常见的做法,是以父亲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于是,北欧会出现大量以“森”(或译为“松”)结尾的姓,意思是“某某之子”。<br> 而女儿的姓,则以“多蒂尔”结尾,意思是“某某之女”。 西格德的全名西格德·斯蒂比约恩森,代表他是“斯蒂比约恩之子西格德”,而他的儿子,会姓“西格德森”,女儿则姓“西格德多蒂尔”。 可见,维京人并没有一个家族传承的姓,每一代人的姓都不相同,即使同代亲兄妹之间也不是同姓。 在英语里也可以看到这样的遗存,例如罗宾逊是罗宾的儿子,约翰逊是约翰的儿子,杰克逊是杰克的儿子,等等。 北欧各国直到维京时代几百年后才开始运用固定的姓,大量的“森”姓就固定为家族传承的姓氏使用到了今天<ref>所以现今北欧女性也可能姓“森”,因为那个姓被固定下来了。</ref>。而冰岛至今还保留了以父名为姓的习俗——当然,冠母名或者父母都上,也是有的,只是不多。 现在回到刚才的第一个问题:艾沃尔姓什么? 这涉及到艾沃尔的父亲,以及艾沃尔的性别。 在阿尔弗雷德把面包烤焦之后,我们可以在温彻斯特找到这份文件。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26.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撒克逊人记录了西格德与艾沃尔的全名:斯蒂比约恩之子西格德(文档里少写了个“森”),以及瓦林之女艾沃尔。这份文档藏得挺深,需要游戏很后期才能看到。]] 看来,尽管被斯蒂比约恩国王收养,但艾沃尔并没有更名改姓,她仍旧叫做“瓦林的女儿艾沃尔”。 那么,艾沃尔为什么不带上自己的姓? 姓的重要性完全在诨名之下,当艾沃尔有一个已经叫响的诨名,确实没必要再带上姓。在游戏里,不仅是艾沃尔,其他维京人也很少带姓出场。 当然,当你有个牛哄哄的老爹,即使已经有了诨名,你也绝对不会介意冠上“牛哄哄老爹他儿子/女儿”这么个姓氏,大声说出来。 [[File:刺客信条英灵殿-名词解释27.png|有框|center|有框|center|人家无骨者伊瓦尔就毫不扭捏地报上自家姓名:拉格纳之子伊瓦尔。]] 另外,艾沃尔的父亲并不像伊瓦尔的父亲那样名扬四海,你要说“黑鸦氏族的艾沃尔”,人家可能还听说过黑鸦确实有这么个勇士;但你要说“瓦林之女”,人家根本不知道瓦林是哪根葱。 即便少数知道的,对瓦林的印象也是“以懦夫的身份死去”。 ——“这是狼吻者艾沃尔,乌鸦饲主,黑鸦勇士……那个懦夫瓦林的崽。” 嗯?到最后这气势好像不对了啊? 所以说,在维京人里只有艾沃尔的死对头科约特维才会三句话不离艾沃尔的爸。 而你锲而不舍去刺杀杀父仇人他儿子的时候,也会听到艾沃尔愤恨地称呼戈姆的全名:戈姆·科约特维森! 叫出这个全名的时候,艾沃尔所咀嚼的,是对父子两代人的切齿痛恨。 ==脚注== <references/> [[分类:其他游戏]][[分类:文化探秘]][[分类:古墓丽影8]]
本页使用的模板:
模板:提示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提示/styles.css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文章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闲话《刺客信条 英灵殿》:名词解释看游戏
。